北方高寒區應建立渠道滲漏水速排體系及時完成
淺層膨脹性渠基土引起的渠道結構破壞影響渠道長期運行安全。北疆供水工程運行以來,工程總體狀況良好,但因受初期投資影響渠底未設縱橫向排水,此設計缺陷使渠水入滲渠道膜后水位得不到有效控制,渠床長期處于高水位浸泡狀態,渠道通水期間,渠水入滲,渠道處于濕潤狀態;停水期間,渠身內的水回滲,渠道處于變干的非飽和狀態;而冬季氣溫降為負溫后,渠基土長期處于凍結狀態;春天來臨,氣溫升高,渠基土處于融化狀態。因此,渠道每年經歷了反復的“濕-干-凍-融”耦合作用,導致工程在運行過程中部分渠段發生滑坡破壞,降低了輸水能力,影響了供水效益。北疆供水渠道所穿越地區地質條件復雜,其中膨脹土渠段約占渠道總長的1/3,加之凍脹現象,復雜地質、氣候因素下的渠道邊坡失穩與防控是一重要問題。“濕-干-凍-融”聯合作用加劇了膨脹性渠基的強度衰減和結構損傷,在防滲層出現老化的前提下,北方高寒區季節性輸水渠道應做好防滲,建立渠道滲漏水速排體系及時完成滲漏水抽排,減小“濕-干-凍-融”耦合邊界條件對膨脹土渠段渠堤穩定性的影響。渠道在現有狀態下已經運行近20年,趨向于平衡狀態,而渠道升級改造加高擴建、渠道排水體系建設等必將打破這種平衡狀態,使渠道邊坡產生失穩破壞。傳統的縱向排水體系施工的開挖與回填,均采用重型機械入渠操作,導致施工難度大、施工功效低、邊坡穩定性差、集中荷載施壓下的縱向排水管安全性低等困難和潛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