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已建土工膜防滲體壩基本特性
5座副壩壩體結構均相同,壩頂寬度6.0m,上游壩坡1:1.8,下游壩坡1:1.4;復合土工膜為兩布一膜,規格為350g/㎡/PE0.8mm/450g/㎡,復合土工膜之下為無砂墊層;墊層之后設水平寬度為2.50m的壩體過渡料區,其后為壩體主堆石區;復合土工膜上部與防浪墻連接,下部及岸坡通過趾板與基巖連接,趾板下設灌漿帷幕,以形成完整的壩體防滲體系;土工膜上部采用現澆混凝土板進行防護,抵御水庫在低水位運行時壩體內水壓對土工膜的反壓,同時可避免土工膜在運行期被落石等的損壞,減弱土工膜在日照下的老化,延長土工膜使用壽命。
巖溶發育部位壩后水頭反滲水處理開茂水庫地處巖溶地區,根據前期勘探成果,庫區范圍內共發現有6個巖溶體系。在副壩清基過程中發現在原滴水巖巖溶體系范圍內揭露出一較大的溶洞,溶洞可見長度約35m,寬度5~12m,最大高度約8m;洞底有流水,主要由下游降雨溝水補給,由庫外向庫內流動,蓄水后庫內水位高于溶洞發育高程。根據現場情況,在水庫低水位運行時,溶洞內水流會對壩體土工膜產生頂托,影響土工膜穩定。
為保證水庫運行期安全,對該溶洞可見部位進行了封堵,封堵之后對溶洞補給水源進行了疏導,避免下游水流流入壩體內部,對壩體造成影響;同時由于巖溶發育的復雜性,存在不可見的溶隙未完全封堵的可能,因此在副壩趾板較低高程安裝了多個逆止閥。通過以上綜合措施來避免壩體內滲水或溶隙水流在水庫低水位運行時對土工膜產生頂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