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滲漏危機四伏,背后的 “黑手” 竟是它們?
施工問題是導致水利工程出現滲漏的現象的常見原因,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一旦某個環節對于抗滲漏施工的管控不足,就會導致實際施工質量不佳,進而影響基礎設施的抗滲能力,進而引發滲漏問題影響施工質量。同時部分施工單位為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因而在施工過程中往往存在處理不當的情況,也導致產生滲漏現象的概率顯著升高。
施工材料質量直接影響水利設施的整體抗滲性能。以混凝土材料為例,混凝土材料的質量與使用材料質量息息相關,如果使用材料存在質量問題,就會影響制作混凝土的強度和穩定性。例如如果選擇水泥質量較差、砂礫品質不達標、外加劑效果不佳時,都容易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現象,進而引發滲漏問題。除此之外,例如部分工程項目施工中選用的鋼材品質不足,因而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變形、損壞等問題,不僅延誤工期、降低施工質量,同時也會導致發生滲漏現象的概率升高。
施工結構設計也是導致水利工程出現滲水現象的主要因素。由于水利工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設計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和施工環境進行設計, 如果環境勘察工作存在缺失,就會導致設計方案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進而影響施工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例如如果在設計環節對于建筑結構的設計不嚴謹,導致部分部位施工后存在施工縫沒有及時填補,就會導致水利設施出現滲漏現象,或在設計環節對于基礎結構的力學分析計算錯誤,就會導致在后續施工過程中出現結構變形、損壞等問題,導致引發滲漏問題威脅施工安全和質量。
外部環境同樣是引發滲漏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由于水利工程項目的規模大,因而施工周期長,在施工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多。一旦突發惡劣天氣、地下水環境和臨近水源出現漲水情況時都會導致發生滲漏問題。因而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施工區域氣候、溫度、降雨情況等環境因素的評估,從而及時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水利設施出現滲漏問題影響整體安全穩定性。